泛亚电竞中心
News
分类>>迈向文化强市|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日前,东莞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对“双万”新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行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此前,东莞制定了“1+8”政策体系,构建起了文化强市建设的四梁八柱。从即日起,南方+推出“迈向文化强市”系列报道,对相关政策进行亮点解读,敬请垂注!
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1+8”的系列政策中,就包括《东莞市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和《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两项政策,可见东莞对于体育工作的重视。
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东莞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综合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全面提高体育产业质量,厚植体育文化精神品格,推动体育运动成为市民健康美好生活标配,体育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东莞打造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新优势。
从竞技体育的层面来看,东莞先后孕育了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中国首位奥运会举重冠军曾国强、中国“桌球神童”丁俊晖,铸就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CBA“十一冠王”广东宏远,拥有被誉为“CBA第一馆”东莞篮球中心,东莞世纪城羽毛球俱乐部也曾问鼎羽超联赛冠军,近年来东莞的运动员也多次代表中国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
从群众体育的层面来看,东莞还被冠以“全国游泳之乡”“举重之乡”“龙舟之乡”“龙狮运动之乡”“斯诺克冠军的摇篮”“全国篮球城市”“象棋之乡”等美誉,连续多届举办市动会和时尚运动节,是名副其实的“全动之城”。
近年来,东莞承办男篮世界杯、高尔夫世界杯、羽毛球苏迪曼杯、亚洲马拉松锦标赛等各类国际重要赛事,办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到2026年,东莞体育强市重大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育强市名片深入人心,体育成为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5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5%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率超过60%,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3名。
此外,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东莞将培养和输送10名以上东莞运动员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力争奥运金牌再突破,年度各类大赛成绩综合排名全省前列。体育产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总规模超过700亿元。
按照“优势项目市整体统筹为主,特别优秀、成绩突泛亚电竞出项目予以支持发展”的原则,由东莞体校和市游泳中心办好各项竞技项目,对特别优秀、成绩突出的镇街项目,在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社会开办新兴项目,也支持持基础教育系统分梯次建立代表队。
培育引进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以省运会为周期,实施教练员“优才计划”,引进和培育重点项目的高水平教练员。实施运动员“星耀计划”,加强向省队、国家队输送重点运动员的跟踪服务,激励为国争光。实施青少年“星梦计划”,在全国招生引进一批具有竞技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苗子,并通过全市各级青少年竞赛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东莞有职业体育发展的基础,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体育的引导和扶持,鼓励东莞优秀运动员走职业化道路、精英教练员带训职业队伍,支持本土企业参与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和台球等职业体育发展。建立专业体育与职业体育协调联动机制,支持职业俱乐部代表东莞参与备战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和单项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与此同时,东莞还将以篮球、游泳、羽毛球、网球、田径、象棋等项目为重点,大力承办泛亚电竞高水平体育赛事。
此外,东莞提出篮球城市提标进位工程,将举办丰富精彩的篮球赛事活动。建设球迷友好型城市,营造“看篮球,到东莞”氛围。加强与国际篮联、中国篮协合作,引进和承办国际品牌篮球赛事。东莞还将塑造潮流时尚的篮球城市氛围、并弘扬东莞篮球精神,对历史底蕴、发展历程、精彩故事进行全面盘点挖掘。
东莞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足,经营单位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三。在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方面,东莞提出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一是围绕“篮球城市”打造篮球产业链,大力发展赛事经济、球迷经济、俱乐部经济。支持塘厦镇办好“塘厦高尔夫球博览会”,打造“中国高尔夫产业名镇”。引导华为、OPPO、vivo等科技企业建设运动健康数据研究平台,打造运动穿戴设备和智能健身器材行业标杆。鼓励体育赛事衍生品、户外露营装备等消费风口行业企业做优品质做强品牌。
二是重点发展运动器材、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用品制造业,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争创东莞自主知识产权的IP品牌,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加快发展健身休闲、竞技表演、场馆服务、中介经纪、体育培训、体育会展业等现代体育服务业。推动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争创国家级基地(项目),增创3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
三是完善体育消费政策,扩大体育消费供给,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嘉年华活动,打造集运动社交、吃住游购于一体的体育消费新场景。引导体育场所丰富夜间赛事活动,激活体育夜经济。发展体育旅游,打造5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体育强市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提升千万人口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东莞在推动全民健身开展方面,可谓硬件与软件共同发力。
在硬件打造方面,东莞将优化体育空间新布局,整合市镇村三级体育设施,绘制“东莞体育地图”,构建“一心四极、山水串联、星罗棋布”的总体布局,包括开发森林公园的体育功能,建设“体育+商业”服务综合体。研究建设新东莞体育学校、东莞篮球文化中心等大型设施,打造一批与东莞“双万”城市相匹配、专业训练与市民健身功能相融合的地标级现代化体育设施场馆。
构建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推动基层体育场地设施扩容提质。严格落实新建小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配备健身场地设施”规定。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闲地、闲置厂房、建筑屋顶、高架桥底等城市“金边银角”,建设类型多样的健身场地,构建“10分钟健身圈”。
到2026年,全市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不少于5个,达成每万人足球场0.9块以上;每镇街(园区)新增5个以上对公众开放的游泳场馆,新增5处以上智能化全民健身路径3,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所有镇街都建有智能化全民健身路径的城市;每村(社区)达成体育用地总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并完善器材配备。
软件方面,东莞将实施全民健身提质增效工程,推动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时尚。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办好全民健身日、市动会、时尚运动节、市篮球联赛等品牌活动。举办新年环城跑、龙舟月、登山节等传统活动。大力发展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泛亚电竞类运动以及跑步、游泳、骑行、广场舞等大众运动。支持发展攀岩、轮滑、桨板、飞盘、卡丁车、电子竞技等新兴潮流运动。东莞每年将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少于3000场次,以全动彰显潮流东莞魅力。
此外,东莞将指导和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建立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支持打造镇街特色体育项目,创建“一镇一品牌”。在促进青少年体育新发展方面,东莞将建立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联动机制,打造青少年系列化精品体育赛事,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到2026年,全市创建各学段相衔接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超12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