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中心
News
分类>>江苏举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闻发布会
9月2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荣锦、省体育局副局长熊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陈小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吴红辉出席发布会,介绍《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魏赟主持新闻发布会。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把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促进全面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前不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经省领导同意,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发展改革委李荣锦副主任,省体育局熊伟副局长,省教育厅李金泉二级巡视员,省自然资源厅陈小卉总规划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陈浩东副厅长,省卫生健康委吴红辉二级巡视员。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首先,请李荣锦副主任介绍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意见》出台的相关情况。
全民健身是人们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环节。2020年9月22日,习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听取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时,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把建成体育强国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2021年3月5日,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当年的重点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研究起草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1年12月3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吴政隆书记、许昆林省长专门就贯彻落实《意见》作出批示。根据批示要求,今年年初,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及时组建了《实施意见》起草组,认真领会《意见》精神,结合国家和省一系列规划和文件精神,起草了《实施意见》的讨论稿,先后面向各设区市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体育专家、企业代表、基层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织召开征集意见座谈会15场,分别以起草组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2轮书面征求各设区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357条,均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吸纳。本着既要落实党中央要求,又要体现江苏特色的原则,最终形成了《实施意见》,经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发展改革委、体育局等部门,聚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各方力量,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成健身步道3.79万公里、体育公园(广场)1155个,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8平方米,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4%,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3.1%。随着绿色生活理念、新的消费观念、现代智能技术的应用,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人民迅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总量仍显不足,特别是老百姓身边的健身设施仍然不足。二是结构不够优,城乡和区域差距比较明显。三是载体不新,与自然、生态空间相融合的场地较少。四是管护不到位,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机制有待健全。五是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投资主体相对单一。
2021年11月24日,吴政隆书记在中国江苏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 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报告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大力度的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的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的品质落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建设体育强省。2022年1月20日,许昆林省长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奋力进取,着力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聚焦更高水平。主动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坚持高标准定位,统筹谋划推进,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我省2025年和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等核心目标值均要体现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
(二)注重普惠均衡。通过健全标准体系、强化要素支撑、完善法治保障,强化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全民健身事业在城乡、人群、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问题,在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体育的作用。
(三)突出江苏特色。推动各地结合传统全民健身和体育运动特色及优势,着力打造地域全民健身的活动品牌,积极引导各类体育消费载体升级,推进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健身消费提质增效。
(四)坚持共建共享。采取多重举措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更好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长效机制。
(一)关于总体要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谋划,坚持公益导向、全民共享,坚持创新驱动、智慧赋能,坚持开放融合、社会参与,显著提升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质效。到2025年,基本建成江苏特色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关于重点任务。包括8个方面21条措施。一是着力优化全民健身的资源布局,包括推动全民健身资源的合理分布、均衡配置城乡全民健身功能、构建便利可及的健身生活圈3条措施。二是加快全民健身载体和功能建设的转型升级,包括推进健身设施绿色化转型发展、强化全民健身数字赋能、深化健身场地设施开放共享3条措施。三是普及推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包括构建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强化赛事活动安全管理2条措施。四是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包括提高各类人群健身参与度、加大全民健身激励力度2条措施。五是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包括健全全民健身标准规范、提高全民健身专业化水平、深化体教融合、深化体卫融合等4条措施。六是全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包括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体制机制、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3条具体措施。七是大力促进健身消费提档升级,包括全面促进体育消费增量提质、推进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2条措施。八是广泛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包括丰富全民健身文化底蕴、创新全民健身文化传承2条措施。
(三)关于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支撑、完善法治保障、强化落实推进4个方面,明确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落实举措,旨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推进力度,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落实落细。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实施意见》印发以后,我们及时制定“十四五”期间省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责任。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全省运动会、“长三角”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日”暨宁镇扬全民健身大联动等各类人群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赛事活动。赴各设区市督促体育公园(广场)、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场地的设施建设,推动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将牵头对相关指标细化分解到各设区市,并以适当方式逐年公布进展情况。推动各地建立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李荣锦副主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一家媒体。下面可以提问。
国家《意见》共提出了8方面29条政策措施,而我省的《实施意见》确定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21条具体举措,并提出了4条保障措施,我们是如何结合江苏实际,创新落实国家要求的?谢谢!
感谢你的关注和提问。下面我做一个简要回答。《实施意见》很好地落实了国家《意见》相关要求,并结合江苏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寻求创新突破,可以概括为“一高四突出”:
一是指标标准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等核心目标,2025年、2035年的标准均大幅高于国家标准。同时体现江苏特色,明确到2025年,各设区市要着力打造富有特色、持续传承并能形成地域品牌的全民健身项目1-2个,强调县(市、区)也要积极培育全民健身特色运动项目;青少年要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是突出普惠均等便民。明确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同步布局全民健身设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容和标准相统一。提出至少建设1500个灯光球场,对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进行量化,推广“你点我送”服务。强调拓展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全民健身服务功能,方便大家就近就便健身。
三是突出政策的有效创新。明确支持更多高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允许符合条件的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壮大运动处方师、康复治疗师、运动防护师队伍。对社会资本利用旧厂房、商业设施等空间改建体育场地设施的,实行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四是突出健身消费的拉动作用。我省《实施意见》中单列了“大力促进健身消费提档升级”部分,旨在通过全面促进体育消费增量提质,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产业,为群众健身消费提供持久动力。
五是突出保障措施的刚性。明确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意见,切实推进国家新建居民区健身设施配建标准。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纳入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目录,强化保障。建立推进落实机制,明确各设区市目标任务,并以适当方式逐年公布进展情况,确保《实施意见》落地见效。我就简要介绍这么多。
目前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具体是多少?我在文件中看到,开展业余运动等级评定、大力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请帮助解读一下。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心和关注。《2021年江苏省活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经抽样调查,截止到2021年底,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40.4%。其中,19-59岁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9.83%,6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9.57%。这个数字大家感觉低于40.4%,这是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制度,所有在校学生和军人均按100%计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
关于业余运动等级评定,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它的导向,就是激发群众参与健身的获得感、荣誉感、价值感,推动运动项目普及推广。此前,省体育局和体育总会选择了群众基础比较好的篮球、保龄球、体育舞蹈和啦啦操等项目开展业余运动等级评定试点。评定工作的主体是省属运动项目协会,评定的标准由协会制定,评定的对象是社会大众。业余运动等级共分为五级,由高到低分五星、四星、三星、二星和一星。以篮球项目为例,截止到今天,我省已经有1500人获得了由江苏省体育总会和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联合颁发的篮球项目业余运动等级证书。
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则是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运动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的人员,是公益性质的志愿者。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发布《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我省累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30万。为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向更多群众提供志愿健身服务,下一步,我们将从两大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健全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纳入今年的修订计划,届时我省将及时修订《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探索、完善富有体育特色的指导员激励机制,吸引和调动更多的人加入指导员队伍。二是完善机制。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等部门指导下,我们将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全面融入江苏省志愿服务大平台,建好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系统,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优化指导员培训、审批、注册、打卡等,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志愿服务。谢谢。
国家提出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想问一下卫健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促进工作?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3月,省体育局、省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签署了体卫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构建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省卫生健康委围绕战略合作协议的目标任务,多措并举,落实各项工作,助力体育强省和健康江苏建设。
一是广泛开展大众宣传,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托“健康江苏”“江苏疾控”等微信公众号和江苏卫视《约见名医》等栏目,广泛宣传卫生健康和科学健身知识;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健康主题日的活动,组织开展以慢性病防控、科学运动方式等为主题的科普讲座和大型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推广“运动是良医”理念,营造全民关注健康和科学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发挥卫生部门优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省卫生健康委和省体育局联合举办了11期运动处方师培训班,培训了1083名慢病防控和康复等专业人员,为慢性病患者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联合举办10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共同颁发证书,协同推进工作,科学指导群众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推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和健康小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开展体卫融合的签约服务项目,启动慢病运动健康干预试点工作,组织研制运动处方、运动健康干预等“点单式”签约服务项目库,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点人群的个性化签约率。发挥中医、康复等专科优势,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操和居家锻炼等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健康干预、运动伤病防治等技术指导。
三是联合组织健身活动,加强重点人群干预。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以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体重“三减三健”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联合省体育局举办健骨操、健康江苏健步走、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体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强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控,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等服务。把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广适合老年人的太极拳、健步走等体育健身项目。连续7年举办“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大赛,全省有60个县区,2690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4.2万人参加了大赛。
下一步,卫生健康部门将围绕健康江苏建设和体育强省建设的总要求,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加大卫生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服务,探索“体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做出新贡献。谢谢!
青少年体质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想请问一下我省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心、关注和提问。前面,省发改委负责同志就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相关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情况介绍。其中也关联和涉及到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这两个重要文件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和卫生健康教育改革,广泛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益提升。采取的举措,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完善政策体系。我省是研究出台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政策法规比较早的省份。2009年,省人大常委会就颁布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2012年,省政府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方案》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17年,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特别是2021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作了全面规范。可以说,保障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完善。
二是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主要体现在教育、体育两部门“四个联合”。联合打造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共同组织全省青少年体育赛事,一体化构建省、市、县、校四级体育竞赛体系和选拔性竞赛制度,统一竞赛计划,统一竞赛组织标准。联合组织体育师资队伍培训,加强对全省体育教师、体校教练员培训,提升全省体育教师和基层教练员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联合推进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即每个县(市、区)至少布局推动5类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至少重点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等等。联合推动中小学体育俱乐部建设。去年,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俱乐部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校根据“双减”和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部署,充分利用体育系统人员、场地、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开展“教练员进校园”“冠军进校园”等活动。截至目前,中小学开设各类体育社团近8000个、涉及体育运动44项。通过深入推进实施体教融合,布局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和推动体育俱乐部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两个系统、多类资源的整体优势,为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质健康促进提供了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
三是用好评价督导杠杆。主要是研究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完善省、市、县(市、区)三级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把学校落实政策规定情况、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和星级高中、各类示范校、特色校评选指标,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评内容。通过运用评价改革和专项督导这两个杠杆,不重视学校体育课程、不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纠治。
从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3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情况看,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5项指标,绝大多数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还有很多办法举措,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您若有需要,会后我们还可以具体交流。谢谢!
城市公园、绿地和居住区周边等都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场地,请问在推动公园绿地建设以及群众身边的活动场地设施完善方面,我们开展了哪些工作?
首先感谢我苏网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媒体朋友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宣传。应该说,城市的园林绿地,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也是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结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载体和功能建设转型升级,努力构建“触手可及”的社区健身生活圈。主要是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推进腾退地、闲置地、畸零地以及单位、机关庭院开放等建设“口袋公园”,编制了《江苏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累计建成“口袋公园”2000余个。在2019-2021年,建成便民型公园绿地304处的基础上面,提出建设100处“乐享园林”小型绿地活力空间,也纳入了今年省政府民生实事,着力增加群众身边的活动场地。同时,我们开展“公园绿地+”行动,印发《江苏省“公园绿地+”建设指南》,引导增强公园绿地的功能复合性,增加健身设施,塑造人性化、有活力、可健身、可交往的绿色空间。截至目前,全省公园绿地活动场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0%。
二是推进城市绿道等规划建设。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实施滨水、临山、沿路等绿道建设。串联城市的生态空间和生活场所,建成兼具游憩、健身、跑步等功能的绿道5000多公里。今年,我厅也将绿道纳入“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省政府民生实事的任务当中,逐步推进全省绿道闭合成网成环。
三是推动社区活动场地的建设。修订《江苏省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明确“居住区公园中应该设置10%-15%的体育活动场地”,并推动实施,组织各地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突出整体功能提升和社会公众参与,利用边角地实施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去年全省建成286个投资少、工期短、小而精的活动场地,其中5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的示范项目,我省成为示范项目最多的省份。
四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健身设施的完善。我厅将完善群众身边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指导各地推动相关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组织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建设指南、适宜推广技术等清单,为各地完善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提供技术支撑。今年全省已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17个,惠及居民52.52万户,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和111.3%。市民不仅居住更加舒适,在家门口健身活动也更加方便。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履职尽责,让老百姓有美好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谢谢!
当前,我省城市人口密集,用地资源较为紧张,体育健身设施出现分布不均等问题。请问,在加强全民健身设施规划管理工作方面有何具体措施?谢谢!
谢谢媒体朋友对我们规划管理工作的关心。在省委文件出台后,我厅第一时间进行贯彻落实和调研部署,8月16日会同省体育局出台《关于做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六条工作举措,加强规划引导和用地保障。
一是要求各地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支持体育部门编制或修订体育设施布局的专项规划,或者是涉及体育设施布局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强系统谋划,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优化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和配置要求。
二是要求在详细规划中统筹落实专项规划内容,明确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具体布局和用地安排。在城区镇区结合城乡社区生活圈构建,合理规划布局、补充完善各类体育设施。在乡村地区以规划发展村庄作为载体配置体育设施,避免资源错配和浪费。
三是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要求纳入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并在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等环节做好审查把关,避免全民健身用地空间受到侵占。新建居住区的规划条件里面,要明确按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涉及到多个占地面积较小的相邻居住地块,可以统筹规划、共享配置公共健身设施,以体现集约节约的效率导向。
四是要求加强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立足以人为本,严格落实全民健身设施配套功能性要求,提高设施的规划建设品质,适应儿童、老人等不同人群的身心健康要求,杜绝“中看不中用”。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学校原则上应当单独规划设置体育设施用地,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避免建设不利于学生活动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体育设施。
五是积极鼓励土地的复合利用,允许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资源建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我们明确,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要会同体育部门定期梳理城市的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可用于体育健身设施的存量建设用地目录,多措并举促进全民健身设施落地。
六是积极探索多种的供地方式,保障体育健身设施土地供应。对于利用既有建筑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的,允许按照体育设施的设计要求,依法依规调整使用功能、租赁期限、车位配比等土地利用和规划设计的要求,实行在5年内继续按照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以上是我们在《通知》里面明确的六条措施,支持整个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石,请问下一步省体育局将如何落实《实施意见》?谢谢!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了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下一步省体育局将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重点在建标准、补短板、增活力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提升全民健身标准化科学化水平。一方面,加大标准规范体系的制定和修订。我们准备制定实施《江苏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江苏省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审标准》;修订2017年《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建立健全“江苏省示范体育公园”、体育社团等级评估等标准,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已有的标准规范。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业余运动等级评定,推广《全民健身指南》,加大运动健身知识创作和宣传普及力度,建好用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二是实施“补短板”工程,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是补齐城乡均衡发展的短板。全面对接乡村振兴行动、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部署,持续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体育帮扶力度,进一步缩小差距,推动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二是补齐群众身边场地设施的短板。瞄准“健身去哪里”的痛点,因地制宜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设施,让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推动加强体育公园、体育广场、健身步道的运营管理,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健全室外健身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三是补齐“一老一小”服务的短板。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理念和老龄化社会现实的需求,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引导调动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体育,探索“体育+养老”新模式。四是补齐健身服务数字化短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搭建包括设施、活动、赛事等要素在内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平台,拓展在线健身、网络赛事、线上培训等数字体育生活新图景。
三是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各类人群健身活动参与度。一是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的网络。大力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运动项目社团和人群类社团,鼓励各类民间健身团队的发展;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到2025年,全省实现乡镇(街道)体育社会组织全覆盖。二是完善多层次群众性赛事的活动体系。以“全民健身日”、“长三角”体育节、“大运河”主题健步走、“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省老年人体育节”、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篮球足球业余联赛等品牌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重视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赛事活动指导和安全管理。三是提高各类人群健身参与度。推动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健身行列。
此外,我们还将与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建设厅、省卫健委等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起,对《实施意见》中涉及的相关指标细化分解到设区市,并以适当方式逐年公布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谢谢!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